Health is Wealth

Hong Kong Pacific Centre, 28 Hankow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持續肚痾、便便異常都可能係大腸癌前兆?

你知道嗎?香港的友鄰——台灣,是全球大腸癌發生機率最高的地區,據統計,台灣每10萬人有約45人罹患大腸癌。而大腸癌和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關聯,如台灣人多紅肉、高脂肪、高蛋白質,再加上忙於工作、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就更加速了大腸癌的發生機率。這為有相似生活習慣的香港人敲響警鐘,而大腸癌也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八大常見症狀要注意! 你是否經常留意自己的排便習慣?自我觀察及定期接受篩查有助早期發現治療,在篩查之前,可先自行判斷是否有以下症狀:1. 排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出現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 2. 排便後仍有便意,感覺排便不清 3. 大便由粗條狀變為幼條狀 4. 大便帶有呈鮮紅或深色的血 5. 因腸道出血,導致缺鐵性貧血 6. 腹部不適,如疼痛、絞痛或腹脹 7. 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 8. 無故體重下降。不少人都以為肚子痛是小病,一旦持續出現以上徵狀,應立即求醫,切勿因爲心存僥倖而延醫。   早期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 一般而言,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而且以上症狀亦有機會由其他腸道疾病引起,例如腸道感染、痔瘡或腸易激綜合症等,所以不少病人會低估其嚴重性,不少確診大腸癌的患者已經為晚期。因此,即使沒有症狀人士,都應該定期篩查,早期發現並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  大腸鏡檢查為現時檢查下消化道的最佳方法,50歲以上人士患腸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定期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有助診斷各類腸病,能夠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阻止瘜肉演變為大腸癌。患者需在接受檢查三天前開始進食低纖維食物,並於檢查前一天或當天服用瀉藥清腸。   良好生活習慣是預防癌症第一步 雖然家族和個人病史的因素不可避免,但大部分大腸癌個案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若能多吃蔬菜和水果、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戒煙及戒酒、每天最少進行30分鐘中度至強度的運動,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就可以大大減少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Read more 持續肚痾、便便異常都可能係大腸癌前兆?

本港最常見癌症第一位「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根據2013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每一萬人口中即有66宗新增大腸癌個案。瞭解大腸癌徵狀、成因以及診斷方式有助於患者及早察覺病情。如果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很多個案都可以根治的。   大腸癌是什麼?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分為結腸與直腸。有時大腸內壁細胞會有不正常生長,出現息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但這些大部份為良性的,唯亦有小部份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變成大腸癌。   如何診斷大腸癌? 如今,最有效檢查下消化道的方法就是「結腸內視鏡檢查」,俗稱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不但能檢查大腸腔內的情況,發現致病原因,還可以通過輔助儀器取活組織樣本化驗,甚至進行治療,例如切除大腸息肉。透過一支柔軟內視鏡能檢查整條結腸及迴腸末端。一般來說,整個檢查需時約10至45分鐘。疑似患者還可以通過「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這是一種診斷大腸疾病的X光檢驗。放射醫生會將一條管通入直腸,再將含鋇的顯影劑灌入病人體內,然後進行X光拍攝,以便檢測大腸腔的輪廓和腫塊,凹陷性的潰瘍因而可被顯影出來。   如何預防發腸癌? 大腸癌的成因尚未明確,但根據統計以下類別患大腸癌幾率較高:年過50者、患有慢性結腸炎或結腸息肉者、家族遺傳、長期進食高脂肪以及高膽固醇食物、體重超標(BMI體重指標超過25)、酗酒者等。其實,大腸癌的預防方法很簡單。首先,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高纖食物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將有害致癌物質排出體外,因此應當進食足夠纖維。蔬果含有豐富維他命等抗癌物質,多吃有助防癌。日常飲食低脂少油,以蒸、焗、烤代替煎、炸、炒。此外,適量的運動和適當的篩選檢查可大大減低患癌機會。

Read more 本港最常見癌症第一位「大腸癌」

小瘜肉變大腸癌 腸鏡助你及早找出瘜肉

漫威電影《黑豹》男主角Chadwick Boseman在去年8月病逝,享年43歲,死因為大腸癌引起多重器官衰竭,引起大眾關注。一般來說,年齡超過50歲的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亦以50至70歲的人士為目標對象。然而,報道指Chadwick Boseman早在四年前(即39歲時)已確診患上大腸癌,可見大腸癌並非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大便異常有可能是腸癌警號 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香港每年約有五千多宗大腸癌的個案,發病率為所有癌症之中的第一位。衞生署的數據顯示本港大腸癌的個案有上升趨勢,而香港中文大學在兩年前的研究則發現全球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一粒小瘜肉開始,由瘜肉演變成大腸癌的過程可能長達7至15年。   大便出血是腸癌患者較容易察覺到的身體警號。大便有鮮血、瘀血或血塊,都有可能與大腸癌有關,但有患者會誤以為患上痣瘡,未有多加留意。另外,因為腫瘤會令腸管內部變得狹窄,導致大便的形狀變細。除了觀看大便是否有出血或大便形狀是否有改變,腹痛、便秘、體重下降等均是大腸癌症狀,但腸胃問題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蔬果攝取量不足,常有便秘腹痛等問題,未必會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腸鏡檢查阻止瘜肉變腸癌 雖然研究發現50歲以上人士患腸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定期接受腸鏡檢查,但並非只有他們才需接受腸鏡檢查。如果出現腹痛、大便有血等症狀,或家族人士有曾患上腸癌,亦可及早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有助診斷各類腸病,患者需在接受檢查三天前開始進食低纖維食物,並於檢查前一天或當天服用瀉藥清腸。若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就可阻止瘜肉演變為大腸癌。   大腸癌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進食大量紅肉或加工肉食、少吃蔬果、缺少運動、吸煙飲酒都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均衡飲食和定期運動對於預防腸癌當然必不可少,而多個國家的醫療當局已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幫助民眾提早預防及治療。如發現腸胃出問題,請立即向醫生諮詢,看看是否有接受腸鏡的需要。

Read more 小瘜肉變大腸癌 腸鏡助你及早找出瘜肉

【周偉明醫生】大腸癌各類手術全面睇 日本技術治大腸癌幾乎無痛無痕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之一,於本港致命癌症中更排行第二位,不容小覷。它既是如此兇惡,我們又有甚麼方法治療之? 較為傳統:開腹大腸癌手術 好處:可用於初期至中期癌症 壞處:留下傷口引致痛楚,併發症較多 開腹式手術雖會造成較大創傷,若病情嚴重,卻適宜採用。若病人被診斷出大腸癌時腫瘤已過大,甚或已經侵犯至其他器官,因手術較為複雜,多半會採用最傳統的開腹式手術。 較為傳統:微創腹腔鏡手術 好處:較小身體傷害,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手術方式 壞處:對嚴重癌症效果不彰 微創腹腔鏡手術可分為兩種——單孔式與多孔式。前者將只需在肚臍附近開單一傷口,後者則需三或四個小傷口,但兩者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都能降低術後疼痛,減少使用止痛藥。 最新: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好處:沒有外在傷口,創傷少、復原快 壞處:對嚴重癌症效果不彰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起自 1997 年,由日本東京國立癌症中心研發。這項技術使得內視鏡腫瘤切除不再侷限於 2 公分以內的腫瘤,而且能夠一次性完整切除,有助降低術後的復發率。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預防大腸癌為上策? 研究指出最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是定期做大腸鏡,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細小的良性瘜肉開始慢慢長大,然後變成癌症。定期做大腸鏡能把細小的瘜肉全部切掉,一粒不留,如此便可避免這些瘜肉變大、變壞,最終成癌症。 優良大腸由健康生活習慣起,不煙不酒多吃鮮味為上策 香煙會釋放自由基,自由基經科學研究證實會誘發癌症,而因喝酒產生的乙醇與乙醛則被列作第一類致癌物質。若要維持大腸健康,應多吃蔬菜,少吃紅肉,同時亦要多吃新鮮食物,避免進食罐頭或醃製食物。

Read more 【周偉明醫生】大腸癌各類手術全面睇 日本技術治大腸癌幾乎無痛無痕

【周偉明醫生】患大腸癌不切腸行不行?

【周偉明醫生】患大腸癌不切腸行不行?     上星期遇到一位大腸癌「康復者」,開刀三個月後仍一進食就肚痛,經常嘔吐,反反復復進出醫院,體重由原先手術後的 55公斤跌至42公斤,現在更要靠飲營養奶維持健康——這些症狀都來自大腸癌手術後併發症。 傳統的大腸癌手術都是開腹式手術,醫生需要為患者剖開肚皮,放入工具,切除部分腸道,然後重新駁回。有時候吻合口會出現滲漏或結痂狹窄的情況,甚至術後會影響患者的消化和營養吸收,導致營養不良、肚瀉或貧血等症狀。開刀自然會為患者留下長長疤痕,即使進行微創腹腔鏡手術,肚皮上亦會留下幾個小傷口,難免痛楚。 隨著政府近年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越來越多早期大腸癌症被診斷出來。若仍是早期癌症,患者其實沒有必要做切腸手術。90年代,日本人發明了內視鏡手術(中文全名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英文全名為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下稱ESD),目前已漸漸被亞洲其他地區醫生廣泛採用。病人接受手術後近乎不感痛楚,創傷少、復原快,甚至可以即日進食,走下病牀活動。以我觀察,曾有病人手術後當晚便離牀,到浴室洗澡。 ESD精妙之處在於沒有外在傷口,進行手術時,醫生會通過內視鏡,用一把特製幼長手術刀將腫瘤完整切除,一切都在腸道裏發生。對病人來說,ESD可視為加長版的腸胃鏡檢查,手術時間一般需時 2.5至 6小時不等,主要視乎病變大小及腫瘤位置。 然而,ESD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醫生往往要到日本拜師學藝,才能掌握技術,故此現在本港施行這種手術的數量並不多。 總括而言,ESD令病人減少受創,加快復原,保留腸道的完整,不會造成外在傷口,固然比傳統手術好,卻只適用於早期癌症。因此,及早發現大腸癌便變得非常重要。 撰文:腸胃肝臟科專科周偉明醫生

Read more 【周偉明醫生】患大腸癌不切腸行不行?